联系电话:0571-87318896
六善杂谈
您的位置:首页 > 六善视界 > 六善杂谈
参加杭州市区县、中小律所高质量发展论坛随感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5日   浏览次数:1099 次  作者:罗莉

5月13 日,杭州市律师协会举办的“杭州市区县、中小所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萧山金马饭店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场盛会,收获满满,感想颇多。

一、排名与创收看淡,核心在三个效果的统一


创收、排名背后的逻辑是核心竞争力。创收与排名是紧密相连的,而区县律所、中小律所和大城市律所、规模律所比起来,在律师行业的排名与创收上总是较为靠后。不管大所还是小所、大城市所还是区县所,其实每家所都在乎律所排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次论坛上,浙江省律师协会的副会长唐国华律师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了“律师行业的基础是专业人士,需要有敬业精神,不应更多的看重规模和创收。律师办案应该做到三个效果的统一,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相统一。中小律所的数量在律所行业中占了大多数,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全国律协原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韩秀桃老师在讲座中也提到,现在的律所排名是基于商业化,今后的律所排名将重新构建,会有其他评估因素考虑进去重新排名。

论坛的开场致辞就给了我眼前一亮的感觉。因为认知的局限性,我从没想过省律协的领导没有把创收与排名放在首位,没有让中小所拼命内卷,追赶大所的规模与创收,反而肯定了中小律所的社会责任的承担,倡导律所均衡发展。

我个人认为大所与小所、区县所与大城市所各自都有其成长空间的天花板。世界是百花齐放的,百家争鸣好过万马齐喑。区县所、中小所要有这样的心态“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区县所、中小所找到自身的特色,也能各自精彩。张国荣有句歌词“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区县所、中小所不一定要以大所为榜样,只要律所能持续性盈利,律所的生命线就会更长久,百年小所的信誉度并不比新兴大所差。陈绮贞有首歌叫《花的姿态》,里面有这样的歌词“我的花让我开,我的花让我自己开;你适合你的,我适合我的;我的花你别戴,我的花让我自己戴;你拥有你的,我拥有我的姿态”。无论大所还是小所、区县所还是大城市所,都以各自的姿态均衡发展。

二、法律人要有哲学思维


韩秀桃教授曾在司法部工作、担任过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秘书长。他分享了专业技能的重视、人才的培养、风险的防控等方面的内容。听了韩教授以哲学思维,辩证法思维贯穿的讲座,很多事情豁然开朗。

讲座以哲学思维开启,以“当下即未来”的心态认识经济和律师行业的未来趋势。在趋势的认知过程中,找到自身的角色,并在顺应趋势的过程中求发展。立足当下,知道路从哪里来,路要走向何处去。韩教授说,2035年是法治的节点。律师要有长期主义思维,立足当下,分析把握当下,用好当下,对专业进行精进,随机应变,灵活求变。

现在距离2035年还有十来年的时间,律师要有持续学习专业知识与业务技术的能力。要勇于竞争,争取自主权,承担风险,享受有挑战的任务,在这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我。要善于总结,团结人,总结事。

韩教授引用了恩格斯的一句话“对任何事物的肯定理解,一定包含着否定理解”。律师们应换个角度看问题。有区县律师提问,刑事案件由法援案子基本全覆盖,检察机关驻企业,县级律师没有业务怎么办。韩教授回答,刑事案件的法援案子让很少有机会接触最高院法官的青年律师有了接触的机会;当企业、政府机关对律师的依赖性变高时就离不开律师的服务,长远来看对律师行业是有利的。县域律师可以看看县长的工作报告中的招商引资的方向,从这个角度去思考、看问题。

三、业务拓展路在何方


在我报名的第一分论坛业务拓展分论坛上的分享嘉宾非常优秀,也颇具代表性。古语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律师的根基在于专业性,分享嘉宾均强调了专业性。建议律师积极报名参加培训、进行所内讲座、共享法律文本、开展模拟法庭等,多种方法提升专业能力。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如果是重大疑难复杂的案子,进行模拟法庭原来也是可以的收费。

律匠所的杨鲍律师分享时讲,所内的律师有的是转业军人,于是开拓出军人军属法律服务团队;有的律师是保险经理于是开拓出保险业务讲师培训业务;诚如所的方涛律师分享他们精于娱乐法领域,是因为之前已经有足够多的客户样本。这种业务资源的获得来源于对行业组织的关注,产业园的关注,以及对行业的深入了解。

三道所的宋桂明律师总结,“见路不走”,业务拓展各有各的特色,不能复制照搬。要思考客户群体的定位、客户群体的需求、法律服务产品能否满足客户的需求、律师创造的价值是否能让客户愿意付费。为此,律师要做好三手准备,知识管理的准备,团队化作战的准备、市场需求的锁定。

西谚有言:“条条大路通罗马。”邓公有言:“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业务拓展的方式多种多样,而从一般规律中入手,借鉴前人分享的经验,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四、时代福利之光


一天之内见到业界大咖、行业精英,聆听他们真挚的分享,如同享受法律的“饕餮盛宴”。饱餐之后,还需细细回味,咂摸其中的香醇与甘甜。我们生在一个好的时代,能有这样的机会近距离地向业内精英学习是幸运的。前辈们是指路灯,青年律师是追光者,我们一路走,一路奔跑,传递法治之光。